所属频道: 首页 > 汽车测评 > 全国首个电动汽车产业极速充电生态联盟成立

全国首个电动汽车产业极速充电生态联盟成立

来源:盖世汽车发表时间:2022-07-18 12:12  阅读量:7728   

日前,全国首个电动汽车速充产业联盟电动汽车产业速充生态联盟成立大会在广州成功召开电动汽车行业极速充电生态联盟由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广州聚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联合50余家有影响力的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同组建,覆盖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广汽爱安,Xpeng汽车,比亚迪,蔚来,东风汽车,华为数字新能源该联盟旨在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极速充电技术的普及和产业化应用

成立大会暨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各组织: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阳担任电动汽车产业极限充电生态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彦华,中汽研究院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芳担任理事长广州聚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向东为常务理事,广州聚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创聚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为秘书长,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充电技术部主任范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综合管理部主任为副秘书长并表决通过了联盟第一届理事单位成员,联盟的创立宗旨,工作内容,年度工作计划等

当天下午,大会还举办了首届极限充电生态发展研讨会大会上,技术充电技术专家学者,极限充电电池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大功率充电设施企业,技术研究测试中心机构等代表,,就电动汽车极限充电技术的现状,产业应用,标准制定等主题进行了分享内容包括:聚万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毛文峰分享《XFC电动汽车极限充电技术趋势与实践探索》,北理工深汽研究院教授杨晓光作题为《材料—结构—运维协同的高比能量动力电池极限充电技术》专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肖旭分享《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标准工作进展》中国汽车检测中心充电技术部主任范斌分享了《基于行业推广需求的极限充电关键测评技术研究与应用》,广汽鄂安能源部主任刘智慧分享了《建设大功率充电网络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广东舒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滔分享了《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探讨与实践》

在国际形势的影响下,油价不断上涨,中国汽车市场逐渐向电动化转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2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市场份额达到23.8%,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纯电动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2倍截至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001万辆伴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日益普及,充电难,慢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极速充电电池技术也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必须攻克的关键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全球新一轮低碳清洁能源革命的主要推动力,正在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在美国,80%充电时间小于10分钟的电动汽车XFC超快充电被公认为实现电动汽车广泛采用需要克服的关键挑战,并大力推动XFC超快充电汽车技术和生态的发展还设定了2023年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的短期目标和2030年实现新车总销量50%的目标

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在聚焦大功率快充技术,欧美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大功率充电技术的政策和行动计划比如今年4月,聚万技术研究院,广汽爱安等企业联合发起全球计划,将广州打造成首个超级充电之都目前,我国在极速充电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已研发出充电速率在3C以上的快充电池

根据消息显示,聚万技术研究院的XFC超快充技术,目前最高充电速率达到6C,0—80%充电仅需8分钟,早已提前超越欧美发达国家的目标除此之外,Xpeng Motors,长城沙龙,氪等品牌也发布了大功率过充车型,具有大功率过充能力的特斯拉,保时捷车型也已上市

发展超快充电技术是用户,整车企业,电池企业和充电运营商的共同需求,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一环从技术和工程的角度来看,中国虽然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还需要不断推进示范运营和市场化,把技术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让先行一步变成先行一步

电动汽车产业极速充电生态联盟将以极速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行业的产业化应用为契机,构建安全高效的电动汽车极速充电生态,通过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的转型升级,帮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旨在不断推动电动汽车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建立,培育产业生态, 推动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推动超高速充电技术应用,发展超高速充电生态网络,深化和巩固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来之不易的国际竞争优势。

千里之旅强,千里之重任再扬帆电动汽车行业极限充电生态联盟将肩负起电动汽车行业极限充电技术发展,推动行业标准制定,技术产业应用等职责,整合各种资源,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叶子琪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f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