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频道: 首页 > 热点资讯 > 夺矿大战!特斯拉计划购入7.5万吨镍矿,比亚迪:我跟,已中标智利锂矿

夺矿大战!特斯拉计划购入7.5万吨镍矿,比亚迪:我跟,已中标智利锂矿

来源:新浪发表时间:2022-01-14 06:42  阅读量:5149   

夺矿大战!特斯拉计划购入7.5万吨镍矿,比亚迪:我跟,已中标智利锂矿

夺矿大战!特斯拉计划购入7.5万吨镍矿,比亚迪:我跟,已中标智利锂矿

在业界看来,积极布局上游,是在原材料价格猛涨背景下,下游车企和中游动力电池厂商们为减小成本压力,加强产业链控制资源,提升自身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锂资源价格居高不下,只得被动接受上游材料端涨价的下游车企,开始选择主动出击。财联社讯,美东时间周一,特斯拉公司宣布签署了为期六年的5万吨镍供应合同,这是其在美国的首个镍供应协议。

13日,有消息称,智利将五份锂开采合同中的两份给了比亚迪智利公司和Serviciosy Mineras delNorte比亚迪出价6100万美元,Serviciosy Opperciones出价6000万美元,每份合同授予8万吨锂产量配额对此,比亚迪同日向时代财经表示,消息属实,但暂时没有更多信息可以透露

除比亚迪外,据财联社援引外媒报道称,特斯拉于1月11日宣布签署了为期六年的7.5万吨镍供应合同,这是其在美国的首个镍供应协议。特斯拉选择了TalonMetalsCorp在明尼苏达州的塔玛拉克项目(Tamarackmine)作为供应方,因为该公司计划以一种更环保的方式生产镍。。

锂与镍都是制备动力电池重要的原材料金属,对于比亚迪,特斯拉布局新能源产业链上游的行为,国内某大宗商品市场信息供应商内部分析师1月13日向时代财经表示,积极布局上游,是在原材料价格猛涨背景下,下游车企和中游动力电池厂商们为减小成本压力,加强产业链控制资源,提升自身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根据消息显示,2021年7月,特斯拉曾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旗下的西部镍业签订镍供应合同,去年10月,特斯拉又与位于新喀里多尼亚的矿业公司普罗尼资源签订采购合同,计划采购约4.2万吨镍宁德时代自2018年来,也不断斥巨资持有北美锂业,北美镍业,澳大利亚锂矿企业Pilbara Minerals公司等入股上游企业股份,意在完善产业链布局2021年11月,赣锋锂业入股的美洲锂业以4亿美元溢价收购加拿大的千禧锂业,引发行业关注

很多中小企业因为实力弱小无法影响上游,只能被动接受涨价,利润几乎被吞噬一空,如今有部分已经做不下去了,彻底‘躺平’有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头部企业还能通过布局上游,摊薄成本维持下去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澳大利亚,南美是全球供应锂资源的重要基地,但受疫情影响,当地矿区开工率和产出不足,远远无法满足近两年膨胀的下游需求。

在严重的供需错配情况下,上游原材料也进入暴涨行情金投网数据显示,2021年初至2022年13日,沪镍价格涨幅达20%,虽已是历史最高价格记录,但仍呈不断上涨趋势,没有下跌迹象而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镁价格在2021年涨幅分别达400%,317%,214%

数据显示,自2020年末开始,原材料不断上涨以碳酸锂为例,该材料彼时价格仅4万元每吨左右,而如今已涨至30万元/吨上述分析师表示,虽然上游成本有所上涨,但肯定比不上价格涨幅,中间的利润可想而知

所谓疫情导致产出不足或是海外矿商有意为之,如今矿石,原材料价格飙涨也是他们乐于见到的,他们是受益者前述分析师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也主要源于矿端带来的成本压力,当然材料商的压货的心态也是其中的原因据该分析师透露,目前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在国外市场,都存在上游材料商上压货的情况

此前国内某材料商向时代财经表示,我们这个行业,如果预判到行情的话,多多少少都会囤点货的,在这个大行情下肯定会赚钱的要是没囤货,可能就赚点薄利我们有一定的囤货,但是进出的量比较大,目前的囤货并不多今年这个行情对我们来说肯定是能挣钱的,还是蛮好的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6倍,市场渗透率达13.4%,较2020年高出8个百分点对于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的发展,业内诸多人士均十分看好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展望2022年,预计汽车行业需求稳健增长,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智能化加速推进,产业变革已至

在此背景下,行业也预计碳酸锂,镍等原材料价格将进一步走高前述分析师表示,下游需求过于旺盛,供需错配局面段时间难缓解,原材料价格将持续上行近期,国金证券发布锂专家交流报告称,碳酸锂生产端的增量相当有限,但是需求增量充足,很可能会涨到50万/吨

不过,考虑到锂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给国内新能源产业带来的影响,上述分析师分析称,如果价格居高不下,政府肯定会介入的,采取一定调控手段近期,真锂研究院创始人墨柯也发文指出,下游需求过旺,2022年资源卡脖子现象可能更突出,主管部门不会愿意看到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成果被国外收割或许届时会适当抑制需求,出台一些抑制电动汽车过热发展的政策

责任编辑:山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fold